易经45卦的“身份”之谜:它为何不在64卦通行本中?
提到《易经》,多数人想到的是64卦的通行本(文王卦序),从乾卦“天行健”到未济卦“物不可穷也”,每卦都承载着古人对宇宙规律的认知。但“45卦”这一说法,常让初学者困惑:64卦中根本没有第45卦吗?其实,这背后藏着《易经》卦序的“版本差异”。
通行本《周易》的64卦是目前流传最广的体系,但历史上还有多种卦序:京房八宫卦序将64卦分为8宫,每宫8卦,共64卦;帛书《周易》则有90卦,卦序与通行本大相径庭;而按卦气说排列的60卦,更是聚焦节气变化与自然规律。45卦的说法,可能源于某一特定卦序的排序——通过比对各版本卦序表,发现通行本第45卦的位置,恰好对应着“地泽萃卦”。这一结论并非随意猜测,而是基于对卦序逻辑的梳理:从乾
1、坤
2、屯3……逐步数到第45卦,正是“萃”字当头的那一卦。
萃卦的核心:从卦象到爻辞的智慧密码
明确了45卦即“萃卦”,接下来要拆解其核心内涵。萃卦的卦象为“上泽下地”,上卦为兑(☱,象征泽水),下卦为坤(☷,象征大地),地泽相济,水聚于地,自然形成“聚集”之象。六爻从初到上的排布为:三阴爻(坤卦)在下,三阳爻(兑卦)在上,阴爻为实、阳爻为虚,暗合“实基础、虚上层”的聚集逻辑——如同大地承载万物,沼泽汇聚水汽,聚集的本质是“以实为本,以虚为用”。
卦辞“亨,王假有庙,利见大人,亨,利贞”是对“聚集”的总纲解读。“亨”字重复出现,强调聚集能带来通达;“王假有庙”的“假”是“至”,“庙”象征共同的信仰与目标,暗喻聚集的前提是“有共同追求”,如君王祭祀需凝聚民心;“利见大人”则点明聚集需“贤明引领者”,如同历史上的部落联盟需首领带领;“利贞”收尾,提醒聚集不能失了正道,否则易成“乌合之众”。
萃卦的现代启示:在“内卷”时代如何“聚势而兴”?
2025年的社会,“内卷”“资源分散”仍是许多人面临的困境:职场中个体努力难以突破,企业间竞争同质化严重,社群中成员因缺乏共鸣而难以长久。萃卦的“聚集”智慧,恰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思路。从个人到社会,“聚”的本质是“整合资源、凝聚共识、形成合力”。
以个人成长为例,“萃卦”启示我们:与其单打独斗,不如“聚资源”。比如一位程序员,若能主动链接产品经理、设计师,共享技术方案与市场洞察,形成“技术-产品-设计”的小闭环,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呈几何级增长。2025年初,某头部教育机构推出“名师共创营”,邀请不同学科教师共享教案、教研成果,半年内课程迭代速度提升3倍,正是“萃卦”“聚沙成塔”的现代实践。
但“聚”的关键在于“孚”(诚信)与“正”(正道)。若聚集的基础是虚假的利益捆绑(如企业为上市而“抱团”,实则各怀鬼胎),或违背道德与规律(如某新能源企业“聚”劣质电池技术以骗取补贴),最终只会如萃卦上六爻“赍咨涕洟”(叹息流泪)般,因根基不稳而崩塌。正如古人所言“聚散有时”,聚集的终极目标不是“占有”,而是“共赢”——唯有如此,才能让“萃”的力量持续生长。
问题1:易经45卦在通行本《周易》中对应的卦名是什么?其卦象和卦辞有何核心含义?
答:在通行本《周易》64卦中,第45卦对应的卦名为“萃卦”,卦象为“地泽萃”(上兑下坤),象征“聚集、凝聚”。卦辞“亨,王假有庙,利见大人,亨,利贞”的核心含义包括:聚集能带来通达顺利;需通过共同的信仰或目标(如“王假有庙”的宗庙祭祀,暗喻凝聚共识)凝聚人心;需有贤明领导者(“利见大人”)引领;同时要坚守正道(“利贞”)以确保聚集的稳固。
问题2:萃卦中“聚”的智慧对现代人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场景?
答:萃卦的“聚”智慧可应用于多个场景:个人层面,通过“聚资源”(知识、技能、人脉)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;团队或企业层面,通过“聚合力”(跨部门协作、共享资源)提升效率与创新能力,如2025年初某互联网公司的“共创计划”正是借鉴此理念,项目数量提升40%;社会层面,社群组织(如兴趣社群、公益团体)通过共同价值观凝聚成员,实现资源互助。“聚”的同时需注意“孚(诚信)”与“正(正道)”,避免虚假聚集,才能实现长久发展。